阿朵和陈好两人对比照,撞脸相似度真假难辨
R酝耆执氖侄卫闯霭嬲庋徊拷彩鲋泄痴苎У闹鳎?
当时的我看来,真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黄伟林)
《老子全译》
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灾祸呵,幸福的亲近伴侣;
幸福呵,灾祸的藏身之所。)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并且能理解这句话所蕴藏的人生智慧。
这个简洁的对偶句把祸与福这对矛盾对立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明确有
力的表达,它使得中国人能在幸福到来之时保持平常心,而在灾祸降临之际
也不惊慌失措。
类似的人生智慧还可见于如下文字: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受侮
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危险。)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多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固执己见,所以事事物物看得分明。不
自以为是,所以是是非非判得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
自大,才能充当首领。正因为不跟别人争夺,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过他。)
这种人生智慧属于典型的东方智慧,若让西方人面对这些格言,他们或许会
觉得不可理解。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随便允诺别人的要求,势必很
少兑现;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遇困难。)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执求不止而想事事满足,倒
不如罢手。捶砺不止而使之尖锐,不可能保持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得住。
富贵而骄傲,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根。功成身退,才符合自然之理。)
以上几段文字均引自《老子》。《老子》一书充满了这种中国人心领神
会的人生智慧。事实上,在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中,我们常能看到这种人生智
慧的闪光。当然,作为一部意蕴深奥的哲学著作,《老子》的思想并不局限
在这种人生哲理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上述格言并非最典型的《老子》思
想。《老子》除了拥有这些常识性思想外,还拥有非常识性的思想。这些思
想出乎寻常又独具魅力,悖于常识又合乎至理。乍读之觉其荒谬,细玩之感
其深邃。随手征引几段:
“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缤纷的色彩,使
人眼瞎;繁复的音乐,使人耳聋;鲜美的食物,使人口伤。)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错乱,
有贞臣。”(大道被废弃了,才会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才有严重的诈伪。
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才会提倡所谓孝慈。国家政治错乱,才有所谓
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灭绝聪明,抛弃智慧,人民将获利百倍;抛弃仁德,丢开义理,人民将回
到孝慈;摒弃巧诈,去掉私利,盗贼才能绝迹。)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
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
上。”(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躯体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时,
树干是脆弱的,它死后枝干就变枯槁了。所以坚强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柔弱
是通向生存的道路。因此兵力强大了就会失败,树木强大了就会摧折。所以
坚强处于劣势,柔弱处于优势。)
这几段文字一看即知属于《老子》的思想专利。它们不仅显示了《老子》
思想的魅力,思想的深度,而且显示了《老子》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思想气质。
《老子》思想不仅奇特,而且深奥。其开篇一段话:“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始。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道,说得出,就不是永恒之道;名,叫得出,就不是永恒之名。
无,用以称述天地之始原;有,用以称述万物之根本。所以,应该从天地永
恒之始原去观察道的微妙,从万物不变之根本去观察道的显豁。无与有同出
一源而名称互异,两者都称得上深远莫测,从有形的深远境界到达无形的深
远境界,这就是通向一切奥妙神秘的总门径。)
这段话可以说是整个《老子》思想的奠基石,是老子对其思想体系中基
本概念道、名、无、有的定义。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几个概念作了各种各
样的诠释,至今未能达成统一认识。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的确是玄之又玄,
即深奥玄妙之极。
正因为《老子》如此深奥玄妙,所以,后代人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